2025-08-29
什麼是鉀離子? 鉀離子過高一定要洗腎嗎?營養師解析原因、症狀及飲食注意事項
文章目錄一、什麼是鉀離子?二、鉀離子有什麼作用?了解鉀對身體的5大影響三、鉀離子過低是什麼意思?低血鉀症的原因與症狀解析?四、鉀離子過高是高血鉀嗎?成因與常見症狀一次看懂五、鉀離子怎麼補充?洗腎前後的飲食攝取建議大不同六、哪些人容易鉀離子異常?這4類族群建議定期檢測血鉀七、鉀離子攝取總結:日常注意與高風險族群建議八、常見鉀離子問題(FAQ)撰文營養師 蔡欣蓁營養師鉀離子(Potassium+)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電解質之一,與鈉、鈣、鎂等一同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除此之外,鉀離子在體內也扮演著許多不同角色,維持正常生理機能,鉀離子過高(高血鉀)還是過低(低血鉀)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輕則感到疲倦、肌肉無力,重則可能影響心臟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一般成人不太會有鉀離子失衡的狀況,若是特殊疾病狀況者則建議要定期監測鉀離子濃度,並根據營養建議調整日常飲食。一、什麼是鉀離子?鉀離子存在於人體細胞內外,是讓生理機能正常運作的重要礦物質。人體內的鉀離子主要由飲食攝取而得,並經由腎臟代謝來調節體內濃度。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IH)指出,一般健康成人血清鉀通常維持在3.6~5.0 mEq/L之間,超出此範圍, 便可能出現低血鉀或高血鉀等鉀離子異常問題,需特別留意。二、鉀離子有什麼作用?了解鉀對身體的5大影響1.鉀離子如何調節體液與電解質平衡?鉀離子與鈉離子在體內互相制衡,共同調節細胞內外的水分與電解質平衡,鉀可以促進身體排出鈉,維持體液滲透壓與電解質的平衡,若飲食鉀攝取不足,就可能導致身體體液滯留,造成血壓上升。2.鉀離子對血壓調控有幫助嗎?研究發現,在高血壓的患者當中,每日增加0.6克的鉀攝取量,可分別降低收縮壓1 mm-Hg、舒張壓0.52 mm-Hg;若每日鉀攝取量達4.7克,則收縮壓及舒張壓平均降低8.0及4.1 mm-Hg。3.鉀離子如何維持心臟功能並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鉀離子是維持心臟正常運作的重要電解質,影響心臟的正常跳動,當血鉀濃度過高或過低時都可能造成心律不整,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除此之外,研究亦發現,足量的鉀攝取(4.7克/天)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因此維持血鉀平衡對心臟健康相當重要。4.鉀離子與維持肌肉與神經功能有何關聯?鉀離子可維持肌肉正常收縮與放鬆,同時也可以幫助神經訊號的傳遞。當體內鉀離子不足時,可能導致肌肉無力、疲勞、抽筋、麻木、刺痛感等。我們常聽到「運動後或容易抽筋的人可以多吃香蕉」就是因為香蕉富含鉀離子,有助於預防抽筋、幫助肌肉恢復。然而抽筋原因有很多,過於頻繁的抽筋還是建議就醫檢查。5.鉀離子攝取對骨骼健康是否有益?雖然鉀不是建構骨骼的材料,但近期研究發現鉀可能也與骨骼健康有關聯。研究發現,補充鉀或攝取富含鉀的食物有助於減少體內因慢性酸負荷造成的鈣質流失,進而降低骨質流失風險。尤其對中高齡族群或停經後婦女來說,攝取足夠鉀有助於維持骨骼強度。不過目前尚無法將鉀與預防骨質疏鬆畫上等號,仍需要更多臨床研究佐證。三、鉀離子過低是什麼意思?低血鉀症的原因與症狀解析?1.低血鉀的定義與常見原因有哪些?低血鉀是指血液鉀離子濃度低於正常範圍,通常定義為血鉀值低於3.6 mEq/L。造成低血鉀的常見原因包括以下幾種:鉀攝取不足:長期飲食鉀攝取量過低,如不吃蔬果、經常攝取加工食品、精緻澱粉等。鉀流失過多:經常腹瀉或嘔吐、大量出汗等都會使身體流失大量鉀。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某些種類的利尿劑,可能會增加鉀從腎臟排出的量。特殊疾病狀況: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使用胰島素治療高血糖時,都可能導致低血鉀。2.低血鉀有哪些症狀?鉀離子過低對身體的影響輕微的低血鉀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若鉀離子濃度持續降低,可能出現以下狀況:肌肉無力抽筋疲倦心悸心律不整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跳停止等症狀低血鉀症狀表現不一,若出現上述情況並伴隨慢性疾病,建議盡早檢測血鉀濃度並尋求專業醫療評估。四、鉀離子過高是高血鉀嗎?成因與常見症狀一次看懂1.高血鉀的定義與常見成因有哪些?高血鉀是指血液鉀離子濃度高於正常範圍,通常定義為血鉀值高於5.0 mEq/L。常見原因包括以下幾種:腎功能不佳:鉀主要透過腎臟經由尿液排出,當腎功能不佳時,鉀無法被排出,導致鉀累積在體內。鉀攝取過多:吃太多含鉀食物也可能造成高血鉀,尤其是腎功能不佳者更需要注意含鉀食物的攝取。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保鉀利尿劑、RAS抑制劑,可能引起血鉀濃度上升。組織損傷:燒燙傷、外傷等可能會使細胞內的鉀離子釋放到細胞外,造成血鉀上升。特殊疾病狀況:糖尿病、感染或代謝性酸中毒都可能導致高血鉀。2.高血鉀會有什麼症狀?鉀離子過高對身體的影響鉀濃度過高會干擾神經與肌肉的訊號傳導,常見的高血鉀症狀包括:手腳無力四肢癱軟噁心心悸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跳停止等症狀若有上述症狀,特別是心悸或無力感加劇時,應立即就醫檢查,以避免高血鉀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3.鉀離子過高一定要洗腎嗎?有哪些方法能降低高血鉀?鉀離子過高不等於一定需要洗腎。若是腎功能尚可或是短暫性鉀高(如飲食過量或使用特定藥物),大多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改善:透過調整飲食,減少高鉀食物攝取暫停保鉀藥物(須經過專業醫師評估)補充降鉀藥物,促進體內鉀排出(建議需先經過專業醫師評估)增加水分攝取與排尿量,幫助鉀離子代謝但若高血鉀是因腎功能不佳所引起的,則可能需經由醫囑接受透析治療,協助代謝鉀離子,以維持血鉀濃度。五、鉀離子怎麼補充?洗腎前後的飲食攝取建議大不同1.一般健康成人該如何補充鉀離子?根據衛福部制定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一般成人的每日鉀足夠攝取量(Adequate Intake, AI)為:男性2800毫克、女性2500毫克。可從天然蔬果、未精製的全穀類、豆類、堅果類等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鉀。研究指出,每日攝取4.7克的鉀有助於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2.未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族群需要限制鉀離子攝取嗎?未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族群若沒有高血鉀或少尿症狀,並不會特別限制鉀的攝取;然而一旦開始出現高血鉀或少尿傾向,則建議選擇低鉀蔬果,並採用汆燙、去皮等技巧減少飲食鉀含量。鉀的攝取量與控制方式應依據個人病況,由專業醫師或營養師進行個別建議,以避免電解質失衡或併發症風險。3.洗腎患者怎麼控制鉀離子攝取?對於已進行洗腎治療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因鉀離子代謝能力下降,容易累積在體內,進而提高高血鉀風險。為了避免危及心臟健康,飲食上必須特別留意以下事項:避免攝取高鉀食物、高鉀水果減少湯汁避免使用低鈉鹽蔬菜汆燙後再炒等技巧洗腎患者應定期監測血鉀濃度,依照血鉀值與醫師及營養師討論飲食計畫。慢性腎臟病飲食指南:如何控制蛋白質、鈉、磷、鉀?營養師建議與參考菜單一次看懂六、哪些人容易鉀離子異常?這4類族群建議定期檢測血鉀慢性腎臟病或洗腎患者使用利尿劑、降壓藥或保鉀藥物者營養不良或飲食攝取不足之銀髮族心血管疾病患者若您屬於上述族群之一,應諮詢醫師定期監控血鉀指數,並配合飲食與藥物調整,降低風險。七、鉀離子攝取總結:日常注意與高風險族群建議鉀離子是人體必需電解質,具備調控體液平衡、調控血壓、神經傳導與肌肉收縮等生理功能,血鉀過高(高血鉀)或過低(低血鉀)都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對一般健康族群而言,建議日常攝取足量含鉀食物。對於腎臟功能異常、使用特殊藥物、心血管疾病或年長者等高風險族群,則應定期檢查血鉀濃度,並在醫師與營養師指導下調整飲食與藥物,確保鉀離子維持在安全範圍。透過正確的攝取與監測,才能有效預防鉀離子失衡對健康造成的潛在風險。八、常見鉀離子問題(FAQ)Q1:鉀離子是什麼?為什麼對身體健康這麼重要?A:鉀離子是人體中一種主要電解質,參與體液平衡、血壓控制、神經傳導與肌肉收縮等功能。缺乏或過量都可能導致心律不整或抽筋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Q2:鉀離子過高一定要洗腎嗎?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高血鉀?A:鉀離子過高不一定需要洗腎,若腎功能正常且是暫時性高血鉀,可透過調整飲食、停藥或使用降鉀藥物處理;若腎功能不佳,則可能需進行透析治療。Q3:低血鉀有哪些症狀?該怎麼補充鉀離子?A:常見低血鉀症狀包括疲倦、抽筋、心悸與肌肉無力。可透過攝取香蕉、菠菜、豆類等富含鉀的食物來補充,但需依個人健康狀況調整。Q4:哪些人最容易鉀離子失衡?需要定期檢查血鉀的人有哪些?A:高風險族群包括慢性腎臟病患者、洗腎者、服用利尿劑或保鉀藥物者,以及營養不良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年長者,建議定期檢查血鉀。Q5:洗腎患者可以吃富含鉀的食物嗎?有什麼飲食建議?A:洗腎患者應避免攝取高鉀食物,並透過汆燙、去皮等方式降低食物中的鉀含量。也應避免飲用大量湯汁及使用低鈉鹽,飲食應由營養師個別化規劃。參考資料:1.Potassium - Health Professional Fact Sheet2.鉀與血壓、心血管疾病 - Houston, M. C. (2011). The importance of potassium in managing hypertension. 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 13(4), 309-317.3.鉀與心血管疾病 - D'Elia, L., Barba, G., Cappuccio, F. P., & Strazzullo, P. (2011). Potassium intake,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57(10), 1210-1219.4.鉀與骨骼健康 - Abate, V., Vergatti, A., Altavilla, N., Garofano, F., Salcuni, A. S., Rendina, D., ... & D’Elia, L. (2024). Potassium intake and bone health: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16(17), 3016.5.低血鉀原因 - Castro, D., & Sharma, S. (2025). Hypokalemia. StatPearls.6.高血鉀原因 - Takaichi, K., Takemoto, F., Ubara, Y., & Mori, Y. (2007). Analysis of factors causing hyperkalemia. Internal medicine, 46(12), 82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