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15-49歲育齡婦女中,在葉酸、碘及鐵等營養素中有缺乏情況。約有一成的女性有葉酸缺乏的情況,四成的育齡階段女性有缺乏碘的情況,更有接近兩成的女性有缺鐵性貧血。葉酸、碘及鐵質這些營養素都是孕期不可或缺的三寶!
易而善營養師希望讓準媽咪們認識孕期3寶,並瞭解富含這三種營養素的食材,在外食可以著重哪些料理,更能有益寶寶健康及成長!
它屬於維生素B群之一,是維生素B9,身體無法自行製造,需靠日常食物攝取獲得。
而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中,一般女性每日需攝取400μg,孕媽咪每日需攝取600μg葉酸。
1.幫助寶寶正常發育:
孕期足量葉酸相當重要,葉酸參與了胎兒發育過程中細胞分裂、神經傳遞等功能,幫助讓胎兒神經管成長發育,預防新生兒脊柱裂或無腦畸形的產生,也能預防早產、出生體重過輕等風險。(註1)
葉酸可以輔助紅血球正常分裂,製造出健康血液,預防孕媽咪發生貧血狀況。
有多項研究也指出在備孕期及懷孕期攝取足量葉酸,可以降低小朋友患有自閉症的風險。(註2)
富含葉酸食物如蔬菜、豆類、雞蛋、全榖雜糧類及水果等都是很好的天然食物來源。外食部分,孕媽咪可以在選食時挑選深綠色蔬菜(紅莧菜、茼蒿等)或是點心吃一碗綠豆湯等,在飲食中簡單吃足葉酸。
以下提供常見的葉酸食物排名,在這一份葉酸食物排名中,營養師特別選擇大家常吃到的量來做比較,避免出現食材吃不到這麼多,僅能看到含量很多的情形,像是100克含有葉酸的蔬菜約半碗份量對大家來說很容易吃到這個份量,但是要吃到100克的鷹嘴豆(或黑豆)份量約莫是1碗,在台灣人的飲食習慣中較難以達成,我們用淺顯易懂的1份讓大家可以更清楚理解,不用食物秤就能輕鬆攝取葉酸食物!
鐵是屬於微量礦物質,身體無法製造僅能從食物中攝取來。
鐵存在於紅血球中可以攜帶氧氣並輸送到全身,足夠鐵質可以避免孕期貧血的情況,孕期貧血可能會提高早產、寶寶體重過輕、生長遲緩等風險。
在孕期的攝取建議量,孕初期及中期(1-6個月)每日建議15毫克,與一般育齡女性相同,而到了孕後期及哺乳期,鐵攝取量增為每日45毫克。增加相當多,也因此了解如何補足鐵質相當重要!
過去曾有「想要補鐵就吃紅色食物」的迷思,其實並不全然,鐵質豐富的食物包括內臟類、深綠色蔬菜、豆類(黑豆)等。外食想要補充鐵,孕媽咪可以來碗豬血湯、蛤蠣湯!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礦物質,可以用來合成甲狀腺素,調節生長發育。
碘主要為幫助胎兒大腦發育及智力發展的重要營養素,飲食缺碘易影響胎兒及幼童的腦部及神經發育,可能造成新生兒智能發育不足、生長遲緩並增加嬰兒的死亡率,孕媽咪每日所需要的碘建議量為225μg。
碘的食物來源有海帶類、牛奶及乳製品或加碘鹽等。
孕媽咪外食想補碘,可以在小吃攤點1份海帶、紫菜蛋花湯或鮮蚵湯都是不錯的選擇,更多選擇可以參考含碘食物排行表,孕期補碘沒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