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飲食指南

撰文營養師 蔡欣蓁營養師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要注意非常多細節,許多看似健康的食物對腎病患者來說都可能是潛藏風險的高鈉、高鉀或高磷地雷。對腎病患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延緩腎功能衰退」,此時就要注意蛋白質、水分、礦物質的攝取,來避免造成腎臟更大的負擔。本文由專業營養師解析慢性腎臟病飲食原則與飲食注意事項,並附上實用參考菜單,協助腎友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飲食重點,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

一、慢性腎臟病分期說明:eGFR腎功能5大階段一次看懂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腎臟功能長時間、漸進式的惡化的疾病,醫學上依據「腎絲球過濾率(eGFR)」的數值變化,將其分為五個不同階段。隨著病情進展,腎功能越來越差,患者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嚴格的飲食限制,如對蛋白質、鈉、鉀等的攝取控制,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限制蛋白質攝取量,對於減緩腎功能惡化影響甚鉅,是飲食管理中的核心關鍵之一。

1.什麼是腎絲球過濾率(eGFR)?腎臟功能評估的關鍵指標

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臨床上用來評估腎功能的關鍵指標。eGFR事實上是「推估腎絲球過濾率」,是經由檢測血液肌酸酐(Creatinine, Cr), 再加上年齡、性別、種族的校正後估算而得的數值,當eGFR數值降低,代表腎臟的殘餘功能下降,也表示目前可能處於慢性腎臟病階段。

2.腎絲球過濾率正常值是多少?各年齡層的參考範圍解析

年齡平均eGFR
20~29歲116
30~39歲107
40~49歲99
50~59歲93
60~69歲85
≧70歲75

要特別注意的是,無論是什麼年齡層,只要連續3個月eGFR數值低於60,就可能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

4.eGFR是什麼?如何檢測腎功能與判斷疾病階段

腎絲球過濾率(eGFR)是臨床常用來評估腎臟過濾血液效率的指標,單位為 mL/min/1.73m²,通常由血液肌酸酐值、年齡與性別計算得出。腎功能的檢查除了腎絲球過濾率之外,還會結合血液檢查(肌酸酐、尿素氮)、尿液檢查(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酸酐比值)及影像檢查,醫師會根據不同指標,綜合判斷腎臟健康狀態與疾病階段。

5.eGFR如何判讀腎臟病分期?對飲食控制的影響分析

分期說明eGFR蛋白質限制
第1期腎功能正常或輕微腎損傷≧90正常攝取
第2期輕度腎功能下降60~89正常攝取
第3a期輕度至中度腎功能下降45~590.8克/體重/天
第3b期中度至重度腎功能下降30~440.6~0.8克/體重/天
第4期重度腎功能下降15~290.6~0.8克/體重/天
第5期腎衰竭<150.6~0.8克/體重/天

不過,具體的飲食限制會根據每個患者的病情、是否進行透析而有所不同,需由專業醫師或營養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二、慢性腎臟病日常飲食原則8大建議

1.熱量攝取重點:避免營養不良與肌肉流失

慢性腎臟病患者需特別注意熱量攝取,建議每日熱量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約30~35大卡,以避免營養不良與肌肉流失。

當熱量攝取不足時,身體會分解肌肉與組織作為能量來源,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氮廢物。這些代謝廢物需經由腎臟排出,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可能加速腎功能惡化。因此,攝取足夠熱量對於維持肌肉量、減緩病程惡化非常重要。

根據美國腎臟基金會K/DOQI指引,依年齡建議每日熱量攝取如下:

  • 60歲以下腎病患者:每公斤體重約30大卡/天
  • 60歲以上腎病患者:每公斤體重約30~35大卡/天

2.蛋白質攝取重點:挑選高生物價蛋白

蛋白質經代謝後會產生含氮廢物,須經由腎臟排出,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過量蛋白質會增加腎臟負擔。因此適度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是減緩腎功能退化的重要飲食原則之一,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同時也能間接限制鈉與磷的攝取。

在選擇上,應著重於「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中,至少要有50%以上的高生物價蛋白質,如:

  • 肉類:雞肉、牛肉、豬肉
  • 魚類與海鮮
  • 黃豆製品:豆腐、豆干等
  • 蛋類

應依據個人腎功能狀況,與營養師或醫師討論調整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避免過量攝取高蛋白補充品(如蛋白粉、乳清蛋白),並減少攝取低生物價蛋白質,如:麵筋、烤麩、堅果類等,以降低代謝負擔。

慢性腎臟病日常飲食原則8大建議

3.低鈉飲食重點:控制鈉攝取量與選擇天然食材

當腎功能受損時,體內代謝與排鈉能力下降,容易出現體液滯留、血壓升高等情況。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應落實低鈉飲食。

根據美國腎臟基金會建議每日鈉攝取量:

  • 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300毫克
  • 理想攝取量是不超過1500毫克

(1)低鈉飲食方法:

  • 以天然食材為主:蔬菜、水果、肉類與穀類
  • 避免加工食品:香腸、火腿、泡麵、餅乾
  • 使用天然辛香料(蔥、薑、蒜、檸檬汁、白醋、八角)代替高鈉調味料
  • 減少食鹽、高鈉調味品用量

(2)常見調味料含鈉量(約400毫克鈉)

  • 食鹽:1公克
  • 醬油:6毫升(1又1/5茶匙)
  • 烏醋:5毫升(1茶匙)
  • 味精:3克(1茶匙)
  • 番茄醬:12毫升(2又1/2茶匙)

4.低鉀飲食重點:透過日常飲食習慣控制

並非所有慢性腎臟病患者都需要限制鉀的攝取量。是否需要限制鉀的攝取,應根據「血鉀數值」及「每日尿量」進行評估。

(1)需要低鉀飲食的情況:

  • 血鉀值偏高(高血鉀
  • 每日尿量少於1000毫升

(2)營養師提供一些減少攝取鉀的飲食技巧:

  • 不喝肉湯、菜湯等湯汁類食物
  • 減少飲用茶、咖啡等飲品
  • 避免食用生菜,建議先汆燙3~5分鐘後再烹調
  • 選擇低鉀水果:柑橘類、西瓜、葡萄、鳳梨等
  • 避免高鉀水果:哈密瓜、美濃瓜、奇異果、聖女番茄、香蕉等
  • 避免使用低鈉鹽(氯化鉀)

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即可有效降低鉀的攝取量,幫助穩定血鉀水平、減輕腎臟負擔。

5.低磷飲食重點:磷攝取建議與避開高磷食物清單

體內約 90% 的磷需經由腎臟排出,當腎功能下降時,磷排出能力減弱,容易導致高血磷與相關併發症,並可能進一步加速腎功能惡化。因此,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應及早落實低磷飲食,並視需要搭配磷結合劑,以協助維持血磷穩定。

(1)慢性腎臟病患者每日磷攝取建議量:

  • 未透析腎病患者:600~800毫克/天
  • 透析腎病患者:600~1000毫克/天

(2)飲食應避免選擇高磷食物:

  • 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等
  • 全穀類: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紅豆、綠豆等
  • 堅果類:花生、杏仁、腰果等
  • 內臟類、加工食品等
  • 其他高磷食物:可樂、酵母粉、可可、雞精、肉汁等

遵守低磷飲食原則,是延緩腎臟病惡化不可忽略的一環。

6.限制水分攝取量:每日建議量與補水技巧

當慢性腎臟病患者出現尿量減少(寡尿)時,身體無法有效排出多餘水分,容易導致水腫、血壓上升、呼吸困難等症狀,因此需嚴格控制每日水分攝取量,是延緩腎臟惡化與預防併發症的重要措施。

(1)每日水分攝取建議量:

建議攝取量 = 前一天尿量(毫升)+500~750毫升

(2)水分包含飲用水以外的各類來源:

  • 湯品、飲料、藥水、點滴
  • 高含水量水果(如西瓜、葡萄柚)
  • 果凍類食品(仙草、愛玉等)

(3)控制飲水量小技巧:

  • 使用有刻度的水壺,先裝好一日可攝取的水量
  • 製作檸檬冰磚或使用檸檬汁幫助解渴
  • 使用冰水漱口或含冰塊降低口腔乾燥感
  • 咀嚼口香糖以減少飲水慾望
  • 分配一日飲水時間,如上午到下午50%、下午到晚上50%
  • 注意飲食中的隱藏水分,如:仙草、愛玉、果凍、甜湯等

7.低蛋白點心推薦:補足熱量又減輕腎臟負擔

慢性腎臟病患者因須限制蛋白質攝取,常導致食物選擇受限,進而出現熱量攝取不足的情形,反而可能加速肌肉流失與容易引發營養不良,加速腎功能惡化。建議可選擇低蛋白澱粉類食物,搭配適量油脂,作為補充熱量的點心來源。

(1)以下為常見的低蛋白點心選項:

  • 炒粄條、米苔目、冬粉:可搭配適量蔬菜與油脂調理
  • 蘿蔔糕、碗粿
  • 粉圓、西谷米甜湯:可酌量添加砂糖或代糖
  • 藕粉羹:以藕粉加入少量糖、水與檸檬汁調味
  • 地瓜球、芋圓、地瓜圓

8.避免中草藥偏方:延緩腎功能惡化的正確做法

許多加速腎功能惡化的案例就是服用了電台、廣播或鄰居口耳相傳的中草藥祕方。要延緩腎功能退化真的不要聽信偏方,否則可能弄巧成拙,反而提前進入洗腎階段。

提醒腎病患者:延緩腎功能退化,應依循正規醫療與營養建議,切勿輕信廣播、親友傳言或來歷不明的中草藥製品。然而,因每個人身體及疾病狀況不同,有些腎病患者可能同時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因此建議先諮詢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後,再來調整飲食內容。

慢性腎臟病飲食參考菜單

三、慢性腎臟病飲食參考菜單:營養師設計的3道低蛋白高熱量食譜

料理一:蔬菜炒粄條(高熱量低蛋白餐)

  • 食材:米苔目100公克、高麗菜或喜歡的蔬菜30公克、胡蘿蔔絲適量、香菇絲適量、香油適量、淡醬油適量
  • 作法:蔬菜類先汆燙後,所有食材以油快炒,醬油調味量控制在1茶匙內
  • 營養成分:228 kcal,蛋白質 1.8g,醣類 32.7g,脂肪 10.7g,鈉 197mg,磷 39mg,鉀 128mg

料理二:炸地瓜球(高熱量低蛋白點心)

  • 食材:黃地瓜55公克、砂糖10公克、樹薯粉10公克、油適量
  • 作法:地瓜蒸熟後壓泥,加入樹薯粉與砂糖揉成團後,搓成小球狀,以中溫油炸至表面金黃酥脆,撈起瀝油後即可食用
  • 營養成分:231 kcal,蛋白質 0.7g,醣類 34g,脂肪 10.1g,鈉 28mg,磷 24mg,鉀 155mg

*可先水煮地瓜以減少鉀含量

料理三:蔬菜煎餅(低蛋白點心)

  • 食材:洋蔥絲30公克、高麗菜絲30公克、胡蘿蔔絲10公克、玉米粉20公克、水適量、油適量、檸檬汁適量、淡醬油適量
  • 作法:蔬菜先汆燙後,將所有食材與玉米粉混合均勻成麵糊,鍋熱加油並倒入麵糊,以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即可,可搭配檸檬汁及淡醬油沾醬
  • 營養成分:192 kcal,蛋白質 1.3g,醣類 23.4g,脂肪 10.7g,鈉 191mg,磷 32mg,鉀 146mg

*以上料理僅供參考,請與您的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後再決定飲食計畫。

慢性腎臟病飲食指南:控制蛋白質、鈉、磷、鉀

四、結語:慢性腎臟病患者該如何落實安心又營養的飲食管理?

慢性腎臟病患者在飲食規劃上需特別謹慎,包含蛋白質、鉀、鈉、磷等營養素的控制,處處都是細節。許多腎友在挑選食材時感到困惑,不僅增加生活壓力,也容易導致熱量攝取不足、營養不良。

建議定期與營養師討論飲食狀況,依病情調整攝取方向。本篇文章提供了3道適合慢性腎臟病飲食原則的料理,希望能讓腎友們的日常飲食選擇更加安心又豐富。

五、常見問題 Q&A|慢性腎臟病飲食指南

Q1:慢性腎臟病患者每天應該攝取多少蛋白質?

A:建議依腎臟病分期與是否透析決定,通常第3~5期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0.6~0.8克蛋白質,並以高生物價蛋白質為主。實際攝取量應由營養師個別化調整。

Q2:腎臟病患者一定要低鉀飲食嗎?

A:並非所有腎臟病患者都需限制鉀攝取。需依血鉀值與每日尿量判斷,若出現高血鉀或尿量少於1000毫升時,才建議實施低鉀飲食,並應由專業人員評估。

Q3:腎臟病飲食可以吃哪些低蛋白點心?

A:建議選擇如粄條、米苔目、藕粉羹、芋圓、碗粿等低蛋白且熱量足夠的點心,避免使用高蛋白補充品或含豆類、堅果的點心,以減輕腎臟代謝負擔。

Q4:如何控制每日水分攝取?

A:每日水分建議攝取量=前一天尿量(毫升)+500~750毫升。水分不僅包含飲用水,還包括湯品、水果、果凍等隱藏水分,需整體計算與分配飲用時間。

Q5:腎臟病患者能服用中草藥或偏方嗎?

A:不建議。許多未經驗證的中草藥可能含有腎毒性成分,易導致腎功能惡化甚至提早洗腎。建議務必遵循醫師與營養師的正規建議,切勿擅自服用偏方。

參考資料:

1.KDIGO-2024-CKD-Guideline

2.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

3.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

4.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豐腎食堂

5.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